返回

捡漏王陆飞扬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07章 欧洲行(三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陆飞扬拿起两块古玉走进了店铺,这才发现正在柜台后面弯着腰忙着的老板竟然是一副华人面孔。

    “老板,这两块玉怎么卖?”

    陆飞扬走过去,拿过柜台上一块绒布,将古玉放在了上面,方才出口询价。

    “从国内过来的?”

    店主人站了起来,手里拿着一件瓷器,看到陆飞扬后,用普通话问道。

    “是的,老爷子,您是?”

    听到店主人说着带口音的普通话,陆飞扬顿时感觉亲切了不少。

    “小伙子,我姓谭,你叫我老谭就行!你就先看看吧,一个老友过来了,我还得找几件瓷器给他!”

    老谭将取出的天球瓶放在柜台上,又开始弯下腰在下面的柜子里找上了。

    陆飞扬扫了一眼,发现这个天球瓶是光绪官窑,拿起一看,底款果然有“大清光绪年制”六字双排款。

    可惜口沿有一道冲线,否则也可以算是精品了。

    老谭的店铺不大,进深约八米,宽五米左右,不到四十个平米。

    除了正面的柜台和两边的博古架上物品还算整齐的话,中间地面上就杂七杂八的摆放着各种生活用具,几乎是什么都有,让陆飞扬想起了国内的南杂店。

    嗯,大概就是这样。

    博古架上的物品,陆飞扬没有一件件的去鉴赏,而是眼光快速扫过,有价值的就取下放倒柜台上,就是在超市买东西一般,看到喜欢的就拿下。

    很快,柜台上就摆放了十几件古玩。

    “老谭,我要的东西你弄好了没有?”

    陆飞扬刚刚放下一尊佛像,就看到一位老者走了进来,后面跟着一个年轻男孩,老者还没进门就嚷嚷开了。

    “老张哥,这不正帮你拿着嘛!”

    老谭手里拿着一件个头不小的瓷器,小心翼翼的放在了柜台上,然后才笑嘻嘻的从柜台后走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这就是你电话里说的那件将军罐?!”

    这边的古玩店不像国内,地方小不说,连摆放茶桌的地方都没有,更不要说几个人一起坐下喝茶聊天了。

    就这样,三个人站在了柜台前面,开始鉴赏老谭嘴里说的将军罐。

    要是张姓老人的那个小跟班也进来的话,那四个人就相当的拥挤了。

    张姓两人拿出放大镜,借着小手电的光,开始一寸一寸的鉴定将军罐。

    “明宣德青花留白双龙纹将军罐!”

    陆飞扬扫了一眼,就得出了结论,心里想着这个店铺面积不大,好东西还是真的多。

    所以,他没有在旁边偷学老人的鉴定,而是继续浏览博古架上的物品,还别说,又让他发现了几件不错的,赶紧的拿到了柜台上。

    然后,就是中间地面上的,别看这里面的东西杂,正式因为没能有序的摆放,才给了别人廉价不值钱的念头。

    而陆飞扬不需要这样的顾虑,只要将其中有灵气的物品挑出来就可以了。

    咦!当陆飞扬看到一件柜子时,大感意外,这是以前没有见过的家居样式,神识提示他叫做进门凳,是一百多年前欧洲非常流行的家具。

    这件既像柜子又用作凳子的家具一般摆放在进门处,下雨天主人从外面进来后,可以将携带的雨伞收起放在进门凳一边的框框里,下面还有一个托盘,可以接住伞上流下来的雨水。

    主人则可以坐在另外一边的柜子上,将鞋换下来,然后站起掀开盖板,把鞋子放进屁股下的柜子里。

    这件进门凳用橡木打造,精致美观,包浆浓厚,可见确实有一定年头了。

    当然,以陆飞扬现在的调性,自然不会因为一个进门凳而惊诧,主要原因还是他在进门凳里发现了夹层,而且夹层里还有东西。

    买下再说,回去慢慢研究。

    再次将另外几件有灵气挑了出来,然后就是询价议价了。

    因为都是华人的原因,而且老谭还有生意要谈,他找来一个价目表,对着陆飞扬挑选出来的物品一一划勾,再拿出计算机加了一下,大大小小一共23件,要了陆飞扬三万镑。

    陆飞扬想也没想,就拿出卡来结账,不过几万镑而已,他都没有讨价还价的兴趣。

    再说,大家都是华人,在这里讨生活实属不易,能帮衬就帮衬一点吧。

    而张姓老人还在翻来覆去的对将军罐进行鉴定,还不时停下进行思考。

    陆飞扬问了一下老谭,才知道张姓老人大名张无忌,是旅居YJL多年的同行中人。

    没错,就是金庸先生笔下的那个武功盖世的张无忌。

    老谭也只知道老张姓张,因为太极拳打的好,寻常五六个壮小伙都不是他的对手,这边圈子里的人给他取了个“张无忌”的外号,意思是武功高强。

    张无忌是从国内来的,孤身一人在这里呆了好几年了,据说退休前是国内一家大型博物馆的研究员。

    老谭张无忌看瓷器的眼光非常高,而且特别挑剔,

第107章 欧洲行(三)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